× 企业管理咨询

深圳市思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sinbo) 是拥有多年管理实践的实战型管理咨询企业,思博数十人的咨询师团队用近十年的时间潜心研究世界管理大师彼特·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及台湾陈宗贤教授的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同时深入日本、台湾、欧美等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及技能,结合中国企业本土化的特点,成功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企业年度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管理》。该系统在思博团队的潜心指导下,已成功帮助中国数百家企业实现年业绩增长40%

企业管理咨询

企业管理咨询

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联系我们  思博集团
思博集团

专注于制造业企业10余年

帮助制造业企业业绩增长40%

管理咨询公司
富士康再也不用担心机器人员工跳楼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司动态
富士康再也不用担心机器人员工跳楼了
浏览量:1652次 发布日期:2016-10-19 17:03:02


目前富士康机器换人计划正在加速,每年都会有上万机器人被投入使用。可能是首次影响,富士康昆山工厂已经裁员6员工。这个数字真是吓到小编了!这样大规模的裁员,网红张全蛋会不会也中招呢?想想都后怕啊!!

 

由于大陆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富士康投资4000万美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在美国建造机床自动化生产工厂和一个机器人研发中心,主要从事高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制造,全力支撑企业未来自动化转型步伐。

 

2015年,为了加速企业自动化转型,郭台铭在年度大会上宣布富士康将于2020年实现30%自动化。此外,富士康也准备开始向大陆地区的其他制造商出售其自主研制的机器人Foxbot

 

据悉,目前这些机器人工人已经在郑州工厂、成都平板工厂、昆山和嘉善的计算机/外设工厂投入使用。甚至据透露富士康机器换人计划正在加速,每年都会有上万机器人被投入使用,但尚不清楚是否参与了苹果设备的制造。

 

富士康自动化技术发展委员会总经理戴佳鹏称,该公司的中国工厂,包括在深圳的工厂,已有5万台可操作的工业机器人,以及数十万件自动化设备。他表示,该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在其中国工厂至少增加1万台机器人。不过,到目前为止,郭台铭在2011年设立的“百万机器人计划”的目标还没办法完全实现。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富士康和阿里巴巴分别投资20%的日本软银旗下的机器人子公司,已于6月下旬推出全球第一款可以理解人类情感的机器人“Pepper”。软银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公司将和阿里巴巴以及富士康共同构建一个框架,联手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扩展机器人产业。

 

富士康的自动化探索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过作为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它对自动化探索所做出的努力也给众多企业敲响了“机器换人”的号角声。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工业机器人市场广阔,“机器换人”会深入到各行各业。因此,自动化转型应该是未来众多企业发展的目标。

 

 

富士康机器换人计划有几个原因,一方面,在劳动力短缺和工人成本上涨等压力下,富士康希望通过机器人来弥补用工空缺并摆脱对不可持续的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另外,苹果具备更强的议价权,而富士康又要确保自身利润,因此,富士康开始发力工业机器人领域也是为情势所迫。

 

有围观者提出疑问了:富士康这种代工厂想要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现实吗?

 


1.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


2.机器人精度达不到要求;


3.除了苹果还有哪家企业可以提供单一机种大规模生产的模式;


4.苹果不会为机器人买单,苹果近年来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没有苹果的订单这些机器人还有用武之地么?


5.替代人60万富士康产业工人失业,当地政府允许么?给富士康的优惠税收土地政策还有么?



以上的问题挨个细细想来,富士康的机器人战略只是小众的,是取代单一枯燥繁重工作的手段。也是企业迎合国家发展趋势做出的改变。本质上还是加工密集型企业。


制造产业机械化是趋势,但企业的核心是人


富士康要提升代工厂的人工效率与制造产业的机械化是趋势,但这适合在部分低价值、简单的流水线上小范围试行并优化,而不适用大规模推广,这可能会让富士康面临着产业成本与不可控的品控危机。富士康需要解决的是低附加值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任何企业,它的关键与核心竞争力,终究是人。

我们知道,电子材料加工工艺、沉积和镀膜技术、复杂测试和组装能力,这些能力是需要人力来推动优化提升,去不断测试优化推动生产流程的优化,这也是主导制造业话语权的关键能力,这也是带动高附加值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推动软硬件融合创新的关键。

 

而从内部流动性来讲,设计师、工程师及车间生产员与熟练产业工人只有近距离的业务交叉,才可增强彼此的融合与了解,优化流程与产品品控问题,带来创造力。但如果车间员工与熟练产业工人这一环节的消失,让一堆机器替代,其中创造力与创新力也可能因此停滞。机器换人计划若大量实施,会导致大量熟练技工流失,对于富士康来说,也会失去重要的竞争力。

 

富士康一直想从单一的代工企业向品牌性科技企业转型,但由于本身的制造业基因,很少参与上游的研发,企业也是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导致整体的创造力匮乏,这与其管理体制与工厂思维模式的困局分不开。

 

虽然富士康想一心想进行品牌转型与升级,但转型的核心问题不是将机器换人,而是要推动管理体制与经营模式变革以及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与创新能力,另外,让工人下岗,用机器代替人力一个显性影响是导致当地就业市场不稳定以及影响其与当地政府的关系。



上一个:最佳管理法:奖励第一,惩罚第二   |   下一个:陈春花:解读企业核心价值观

友情链接
  • 官方微信